地履其黄

出版日期:2022-05-04 媒体名称:清远日报版次:A03所属版面:文化字数:1611

熊代厚

-->

黄,是一个很庄重的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为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黄河,始祖为黄帝,炎黄子孙的肤色为黄皮肤……你看,黄色和我们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许慎的《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黄色,是大地的颜色,丰厚博大,比其它任何色彩都有气势。

有一个词叫“黄道吉日”,所谓“黄道”,是古人想象中的太阳绕地的运行的轨道,可见“黄”,不仅与太阳的颜色相关,而且与太阳的运行也密切相连。

班固《白虎通义》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色位居中央,是大地之色,而大地是万物之母,被尊为高贵的颜色,象征着中央政权,代表着无上的皇权和崇高的地位,黄色便成为君主的御用颜色,“黄袍”成了封建帝王的专用袍服。

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手下人把一件黄袍往他身上一披,他成了皇帝,开了北南两宋300多年江山。

慈禧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可见一直到清朝末年,“黄色”一词仍然具有尊贵、威严的含义。

不仅服装上黄色是皇家专用,连房屋也是,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居住,普通百姓的建筑只能是青砖青瓦。如今,你登临北京景山俯瞰故宫,一片黄色琉璃瓦屋顶,金光闪闪。

皇帝再大,也大不过神灵,神权高于王权,所以寺庙可以用黄色,佛体被称为“金身”,寺庙被称为“金刹”,僧袍等也可以用黄色。

古人到底有多爱黄色呢?普通百姓虽然在服装和建筑上不敢用黄色,但在生活中还是想着法子用的。

我们读《木兰辞》,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是什么呢?

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额饰,又称额黄、鹅黄、约黄等,它有各种样式,有钱人家是用云母片为原料,染成金黄,一般人家用黄色的粉画或用金黄色纸剪成一种小巧的图案,贴在额上。

实在怕麻烦,或者没钱,就在额上涂点黄色。这种审美,可能是从佛像上获得的启示,当时佛教文化极其流行,人们从金色的佛像中得到了灵感,把额头涂成黄色。这样的妆容可以让皮肤看起来更加的白皙、明亮,还有一种异域风情。

黄色是一种明艳的色彩,特别是在春天,给人一种诗意。

唐代杨巨源有一首小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第二句说“绿柳才黄”,绿柳怎么是黄的呢?

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这里的“黄”用得特别好,这是一份嫩黄,柳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多么清新悦人!

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包含着诗人多少欢悦和赞美。

我们熟知的句子还有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你看,春天里,孩子们在追逐一只黄色的蝴蝶,这蝴蝶飞入了菜花里,再也找不到了,因为油菜花也是黄的。

孩子充满着活力,蝴蝶翩跹起舞,黄色的油菜花一望无垠,香气馥郁,这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图。在这样的情景中,物我相融,物我两忘。

黄色便于视觉的传达,无论从淡黄色到柠檬黄再到金黄色,虽然没有红色那一份强扬,但它一直给人一种明艳之感,把许多暗沉的东西点燃。

最喜欢黄色的画家莫过于梵高,你看他的《向日葵》便知。

他画《向日葵》时,精神异常激动,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

那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这一份黄,单纯又粗厚,充满了灵气和智慧。我们在观看画时,心灵为之震颤,激情喷薄而出,融入到那一片灿烂的黄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