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7-04-14 媒体名称:中卫日报版次:3所属版面:社会字数:637

●田敏

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垃圾处理往往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集中填埋或是焚化。但两者均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就成了一种必要选择。

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把垃圾装袋丢弃已成为一种习惯,但是鲜有人会把垃圾分门别类丢到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内。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有关2020年底前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规定,令人关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技术活,除了不能怕麻烦,还需要知道不同垃圾的实际价值,然后正确分类。这就需要提高居民对垃圾处理的知晓率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不是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应是持续坚持,不是一个环节,而是系统工程。如果居民精心分类了,而环卫工来个大杂烩,分类又有何意义?

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大家什么样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在垃圾产生的源头上把好关。二要加强环卫工人等垃圾二次处理人员的培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而不是大杂烩、一锅端。三要适当引入监督制约机制,垃圾分类投放虽然大部分靠自觉行为,但是也不能完全靠自觉,还要靠一定的奖惩措施。

垃圾分类回收反映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要让垃圾分类回收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多方努力、多方联动,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丽、变得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