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7-04-14 媒体名称:中卫日报版次:2所属版面:要闻字数:1089

全媒体记者吴小龙

“趁年轻,再给合作社干几年,给儿子攒点‘老婆本’。”去年,沙坡头区镇罗镇沈桥村出了个高考状元,“状元妈”贾玉勤一下来了心气,每天一大早准时到观音村的大棚铲韭菜,虽然辛苦,但是比自己种地收入高了不少,贾玉勤的话里话外都透着喜气。

近年来,随着土地产权政策的变革,新农村有了新变化、新活力,不少农户都选择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合作社,一来每年有700多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二来可以腾出手来,打工挣钱。

“我们把土地流转过来以后,周边的富裕劳动力就多了,他们中有不少人来给我们合作社打工,干一样的活,挣双份的钱。”中卫市新汇发蔬菜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刘华说,虽然土地流转了,但是许多观音村的农户并没有真正离开土地,他们熟悉种植、收割流程,就像贾玉勤一样只需稍加培训,各个都是好手,非常受合作社欢迎。

观音村土地肥沃、用水便利,是沙坡头区镇罗镇一块“肥窝窝”,近年来,该村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引进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大拱棚建设,并组织农户入股搭棚,将建成的大棚优先承包给本村农户经营,形成了外联市场、内联基地、下联农户的产销结合发展体系,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赢效果。2016年,该基地蔬菜产量8万吨,产值达2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2300元,有力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发展离不开一个“钱”字。从最初单做蔬菜流通,到如今基地、流通一条龙,回想起这些年合作社的发展经历,刘华格外感激各级党委、政府对他的帮助。

“当时做蔬菜流通的时候,政府就给我奖了一辆箱式货车。去年,我建设大棚资金紧张,政府知道以后就跟银行沟通,给我提供了200万元的贴息贷款,真是雪中送炭。”据刘华介绍,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管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也提高了,陕西、河南、河北的大客商慕名而来,生意越来越红火。

“镇罗镇能出高考状元,同样也要种‘状元蔬菜’。”沙坡头区镇罗镇党委委员常存智说,近年来,全镇的设施蔬菜基地面积从过去的5000多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7000多亩,先后引进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实行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蔬菜产量、品质明显提升,深受消费者欢迎。今后,为了让设施蔬菜产业更上一层楼,镇罗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设施蔬菜的政策、产业扶持力度,帮助设施蔬菜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协调贷款,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和农技指导,让镇罗镇设施蔬菜走出中卫、走向全国。